为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水平,有效解决群众实际问题,提高辖区群众对社区的信任感和归属感,张码办事处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,划分成立2个社区党委,全面推行小区党建治理模式,构建“社区党委—网格党支部—楼栋长”三级网格管理体系,以解决群众“急难愁盼”问题为“小切口”,打造“小板凳”阵地,探索搭建基层治理的“大舞台”, 听民声、解民忧,推动服务重心下移,用“小板凳”撬动“大治理”。
资源下沉,“小板凳”上听政策。针对辖区老年人出行不便的难题,社区网格党支部充分发挥“小板凳”在党的政策,法制宣传、民情收集方面的前沿阵地作用,组织网格员深入小区农户,紧紧贴合实际,将“官话”变“白话”将“文件语”变“家常话”,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党的二十大精神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、民生政策、社区事务等内容一一为群众讲解,不仅解决了场地局限的问题,更消除了台上台下、党员群众的距离感,实现了由居民“跑腿”向社区“下沉”模式的转变。在板凳上听党的二十大精神,了解惠民政策和防诈知识,在唠嗑的过程中掌握了最全的“一线”知识。
拉近距离,“小板凳”上听民声。推行将“板凳”搬到群众家门口,想方设法解决群众的烦心事、难心事,用心用情把社区网格打造成采集信息、发现风险的第一触角,化解矛盾、消除隐患的第一阵地,便民利民、解决问题的第一窗口,织密织细网格,将为民服务由“等服务”向“送进门”转变。结合网格员人户宣传政策、电信诈骗宣传、处理矛盾纠纷等工作,让百姓坐下来,面对面交流,现场摆问题、议对策、解难题。几张板凳,党员干部、居民群众围坐在一起学政策、谈感受、话变化、提建议,以拉家常的方式实现“大家事、大家议,共建共治、全民参与”的社区治理新格局。同时,将收集到的群众诉求和合理建议做好登记,建立“一般问题现场解决、难点问题分段解决、重大问题联合解决”机制,逐一协调“兑现”服务项目清单,切实提升居民百姓的幸福感。
共商共议,“小板凳”上促和谐。充分发挥“小板凳”作用,坚持“凳子放在哪,党组织就到哪”的原则,结合社区特色优势,充分利用社区休闲凉亭、文化长廊等,形成环境舒适的议事空间,打造一批群众“愿意来、坐得住、能解决”的议事载体,让治理的“和气” 自然来,疏通基层治理“中梗阻”,真正实现从“议论纷纷”到“议事纷纷”。 通过“小板凳”召开协商议事会,让群众把事情说出来,架起倾听百姓心声的“连心桥”,让大家有事坐下说、有事好好说,帮助百姓解决难题、和和气气化解矛盾,把实事办到百姓心坎上,让社区与群众零距离、同发声、共治理。截至目前,有效解决了楼道、车库灯不亮、下水管道堵塞、健身器材不足、窨井盖更换、环境卫生差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。
完善机制,“小板凳”上解民忧。张码办事处2个社区党委推行“网格党支部带动+楼栋长推动+党员促动+社区物业行动”的工作模式,从社区“治理”到社区“智理”,探索出社区实际情况的新路子。同时建立“会前有摸底、会上有互动、会后有反馈”的“三有”议事机制,对于现场解决不了的问题,召开社区党委会、“小板凳”议事会协商解决,并对确定的事项列出时间表、进度条、责任人,把“协商清单”变成“履职清单”,形成工作闭环式管理,做到小区不出楼栋,大事不出社区。
下一步,张码办事处将不断丰富社区基层治理工作形式,以“小板凳”为依托,坚持从百姓最关心的具体问题抓起,从百姓不满意的地方改起,让板凳会成为沟通会、社情民意反馈会、法律法规宣讲会,彻底打通联系百姓服务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推动为民办实事向上向好发展,共绘社区发展美好画卷。